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烟草专卖局研究起草《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于3月22日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指出,电子烟拟参照卷烟管理,引发巨大关注。
为大家普及一下,电子烟事实上也是烟,电子烟是通过电子加热手段,将烟油转化为汽雾化的化学混合物,也就是气溶胶向呼吸系统传送。
这些气溶胶是一种新的空气污染源, 其危害有几个部分:
一、尼古丁
电子烟中尼古丁的含量可高可低,取决于使用什么样的烟液。
一方面,市面上尼古丁含量较高的烟液比例并不小;另一方面,一些电子烟作为吸烟生涯开端的人,即使最初选择尼古丁含量低的烟液,随后也容易“转战”高剂量尼古丁的烟液甚至传统烟草。
二、其他有毒释放物
电子烟在加热过程中,会释放甲醛、乙醛、丙烯醛等有害物质,还可能改变某些化学物质的成分,产生新的潜在危害。
三、二手释放物
电子烟的二手气溶胶已经成为新的空气污染源,它其中包含的某些金属,比如镍和铬,不仅高于空气,甚至高于二手烟,还很可能增加旁人的健康风险,免疫力较差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则更容易受到影响。
四、各种添加剂
薄荷味、苹果味、香草味……目前,各种电子烟中的香料调味剂高达8000种,其中只有很少部分经过了严格的检验。
一些香料如薄荷醇,虽然在食品和化妆品中使用是安全的,但进入呼吸系统后的安全性却不得而知。
更重要的是
有些所谓的“电子烟”可能含毒品!
有些不法分子假借电子烟添加违禁的毒品成分,甚者更是猖狂地在朋友圈进行兜售、贩卖。例如大麻电子烟、“上头”电子烟等,宣称可以让人“合法上头”“合法飞行”。
这种“电子烟”被不法分子掺入了四氢大麻酚或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此前已有多家媒体报道过这种“上头”电子烟,公安机关已经查获不少类似利用电子烟传播毒品的案件。
这种电子烟比传统毒品大麻更具有成瘾性和迷惑性。
在朋友圈的广告中,“上头”“飞行员”都是吸毒群体的一种黑话,“上头”是指毒品吸入人体后产生的短暂“快感”;而“飞行员”在吸毒群体中一般指代专抽大麻的人。
因此,朋友圈的“上头”电子烟,不如直接称为“大麻电子烟”。
普通电子烟成分:
水、丙二醇、甘油、尼古丁和调味剂等。
大麻电子烟成分:
掺入了四氢大麻酚或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四氢大麻酚(THC)
这是毒品大麻的有害成分,吸食后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常出现幻视、焦虑、抑郁、情绪突变、妄想狂躁、意识不清等反应,长期吸食会导致免疫力低下,诱发精神错乱和自杀倾向。
合成大麻素类
研究发现,如果年轻人经常吸食大麻,会使自身患精神病的几率增高不止一倍,出现精神恍惚、情绪不稳定,严重的还会使吸食者对身边的家人、朋友出现敌意,甚至暴力攻击他人或者自杀。
如果大家在朋友圈刷到售卖“上头”电子烟,广告语中包含“飞行”“快感”之类的词语,一定要提高警惕!遇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联系公安机关。
电子烟调价幅度普遍在20%到50% 消费者放弃电子烟?
日前,电子烟税费调整。国家开始向电子烟征收36%消费税。而这一税收变化也传导到了消费终端。北京青年报记者11月20日了解到,目前市场大部分电子烟主流品牌已经完成了价格调整。其中消耗型的烟弹价格涨幅最多,调价幅度普遍在20%到50%。加之此前“禁甜”,一些消费者也正因为品种少、价格高而放弃电子烟。
电子烟价格涨幅20%起
11月1日凌晨,全国统一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更新了国标产品的含税批发价格和建议零售价,各大电子烟品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截至11月19日,悦刻、Yooz柚子、魔笛、VTV、雪加、小野等品牌零售价也都进行了上调,其中烟弹的涨价幅度在20%到50%,烟具在10%到20%左右。
有店家表示,其实在消费税开征以前,电子烟烟弹的价格已经调过一次,从单颗20多元调整到现在的30多元。“到了终端,我们为了保证利润也得调价,最终上涨的税还是压在消费者身上。而且只能销售烟草口味后,电子烟生意越来越差。”一位店主表示,在他看来,比起涨价,电子烟生意大不如前的原因主要是口味的急剧减少。
黄牛销售“甜味”烟弹
从10月1日起,《电子烟国家标准》正式施行。电子烟零售渠道仅提供国标烟草口味电子烟和具有儿童锁的烟具在售,所有水果口味的电子烟则全部下架。此前,蓝洞新消费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消费者选购电子烟都只会选择非烟草口味的产品,该类产品的销量占比往往能达到90%以上。由于国标产品的评审非常严格,使得厂商的研发和上市过程明显放缓。很多正规电子烟销售店里的商品只手可数,有的品牌甚至只有两款烟弹可售。而在此前,单是某个品牌的烟弹就能摆满一个柜台。
然而“甜味”电子烟并没有因为国标的实施而消失,而是转入了地下。“虽然不能发朋友圈,但你想要的我都有,欢迎选购。”这是某电子烟销售的朋友圈留言。甚至有一些品牌电子烟销售店的旁边,就有一些销售“甜味”烟弹的黄牛出没。一些电子烟集合店的店主甚至会帮熟客“代购”“甜味”烟弹,当然价格要比此前售卖的价格高出近80%。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些“甜味”烟弹的来源大多是新国标实施前商家有意多囤出来的货品,甚至有一些来源和身份都很模糊的电子烟替代品。
在某个以“蒸汽电子集合店”为名的电子烟黄牛提供的商品中,除了品牌烟弹外,一些可以自己灌注的水果口味烟油、被称为“奶茶杯”的一次性雾化器和插在吸烟口的所谓“调味棒”都成了其代替烟弹的热销产品。这位电子烟黄牛也坦言,品牌烟弹的货量越来越少,价格也是节节攀高,比如某品牌一盒薄荷味的烟弹已经涨到了158元。相比起来,上述代替品更具性价比。但是具体到这些替代品的厂家、品牌和安全性,卖家却讳莫如深。
部分烟民打算放弃电子烟
电子烟诞生初期,一度成为传统香烟的“健康”平替,这也给不少人埋下了错误认知。而随着电子烟“禁甜”和调税以及一系列影响电子烟市场的政策出台后,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讲,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减少消费的效果。
“也不是非抽不可。”一位女性电子烟烟民告诉北青报记者,她本身不抽烟,就赶了个电子烟的潮流,如今自己喜欢的口味已经不再销售,她也正在控制自己吸电子烟的习惯,“家里还有点存货,打算抽完就戒了。”也有一些烟民表示,之所以选择电子烟是看中其经济实惠,但是现在不仅涨价,购买也没有原来方便,口味也变少,于是打算放弃电子烟。
一些电子烟的卖家也在考虑转型。“原来一天怎么也能卖个一千元,现在有的时候几天都没啥生意,已经在考虑要不要继续了。”一家位于四惠的电子烟销售者表示。离他门店不远的隔壁街区已经有两家还挂着某电子烟品牌的底商大门紧锁。文/本报记者 张鑫 统筹/池海波